中能集团官方网站

客服电话:4006-134-968

Industry information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专家解读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如何因地制宜?

2025-08-11 12 收藏 返回列表

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如何因地制宜?

——专访华北电力大学教授 刘敦楠

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迎来重大制度突破——被誉为行业"核心操作系统"的"1+6"基础规则体系正式实施。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制度创新,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电力市场规则"碎片化"的发展瓶颈,更在制度设计层面实现了"双碳"目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三大国家战略的有机衔接,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

华北电力大学知名学者刘敦楠教授近日接受中能传媒独家专访时,从理论高度和实践维度全面解读了"1+6"规则体系。他重点分析了该体系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中的核心枢纽作用,以及其独创性的制度设计如何兼顾全国统一规范与地方差异化需求,为电力市场健康发展探索出一条创新路径。

图片

中能传媒:“1+6”基础规则体系的正式发布被广泛认为是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一个关键里程碑。您认为其“里程碑”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刘敦楠教授指出:"1+6"基础规则体系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制度建设实现了从局部探索到系统构建的历史性跨越,其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三大维度:

首先,该体系开创性地构建了国家层面的电力市场制度框架。以《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为统领,通过六大配套规则形成有机整体——中长期、现货和辅助服务三大交易规则构建市场运行骨架,注册、信息披露和计量结算三大支撑规则确保市场运转效能。这种"1+6"的体系化设计彻底改变了以往规则分散、标准不一的局面,为电力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系统完备的制度遵循。

其次,创新性地实现了国家战略的协同落地。该体系通过制度设计将碳达峰碳中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三大战略目标有机融合,特别是在新能源消纳机制、容量补偿机制和电力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为能源转型与市场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最后,建立了全方位的市场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构建信息披露、信用管理、风险预警和应急干预"四位一体"的监管框架,既保障了市场运行的稳定性,又提升了市场主体的参与信心,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础。这一制度创新充分体现了规范发展与风险防范并重的改革智慧。

图片

中能传媒:“1+6”基础规则体系被定位为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制度支撑”。它具体从哪些方面为深入推进改革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


刘敦楠教授对"1+6"基础规则体系进行了专业解读:

一、体系架构解析

"1+6"规则体系采用"总纲+配套"的设计思路:

1. "1"指《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这一核心纲领,系统构建了市场成员管理、交易组织、价格形成、风险管控等基础性制度框架,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提供了顶层设计。

2. "6"个配套规则可分为两大功能模块:

- 交易体系模块:包括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三大交易规则,形成完整的市场交易矩阵。其中,中长期交易发挥"稳定器"作用,通过远期价格信号引导资源优化配置;现货交易实现日前日内动态平衡;辅助服务交易则重点保障系统安全灵活运行。

- 支撑体系模块:涵盖注册管理、信息披露、计量结算三大保障规则,构建市场运行的"基础设施"。

二、制度创新亮点

1. 电能量市场方面

建立多品种、多周期的交易协同机制,通过明确交易标准、价格形成规则等核心要素,打造规范透明的交易环境。

2. 辅助服务市场方面

创新市场化激励机制,将调频、备用等系统调节需求转化为经济信号,有效激发灵活性资源供给。

3. 价格机制方面

完善分时电价体系,通过精细化价差设计,精准反映电力时空价值差异,引导供需双侧优化互动。

4. 运行保障方面

构建包含调度管理、规范运营、应急处置等在内的全流程管控机制,确保市场运行与系统安全有机统一。

该体系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了市场功能与系统需求的深度耦合,为电力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图片

中能传媒:“1+6”基础规则体系的形成,是多年地方实践探索和顶层设计互动的结果,如何平衡统一性与地方灵活性?


刘敦楠教授关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观点:

2023年作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的关键之年,亟需构建兼具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制度框架。这一制度设计既要实现"全国一盘棋"的市场整合目标,又要兼顾区域差异化发展需求,其核心在于处理好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首先,制度设计必须破解"统一与差异"的二元命题。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资源禀赋、负荷特性和电网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若采取完全统一的刚性模式,将难以适应各地实际需求;而若放任地方各自为政,又会形成新的市场壁垒。"1+6"规则体系创新性地采用"框架统一+细则差异"的设计思路,既确保了市场基础制度的全国统一,又为地方特色化探索预留了政策空间。

其次,该体系建立了央地协同的创新机制。通过山西、广东等首批现货试点省份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地方试点-经验总结-国家规范-全面推广"的良性循环。这种上下联动的制度创新模式,既充分吸收了地方实践经验,又确保了改革方向的正确性。

最后,规则体系展现出动态演进的特征。随着虚拟电厂、绿电交易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各地在实施细则上的创新探索将持续为全国规则体系提供鲜活的地方实践样本。这种"统一框架指导地方实践,地方创新反哺顶层设计"的互动机制,将推动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实现螺旋式上升发展。

这一制度设计智慧,既避免了"一刀切"的僵化弊端,又防范了"碎片化"的市场分割风险,为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提供了制度保障。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