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动力官方网站

客服电话:4006-134-968

Technical & Communication
双碳知识

双碳知识
双碳知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双碳知识

成渝双城碳走廊:物流企业如何省下百万成本

2025-04-03 9 收藏 返回列表

20250403/d788da605d629338b480eb83f317a8cc.png

在国家“双碳”战略推动下,“成渝双城经济圈”正加速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一条连接成都与重庆的“碳走廊”逐渐成型,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清洁能源、智慧物流和产业协同,降低区域交通领域的碳排放。但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这不仅是一场环保转型之战,更是一次每年节省数百万元的商业机遇。本文将深度解析碳走廊背后的政策红利、技术路径及企业实操策略,揭示低碳转型如何成为物流业降本增效的“黄金赛道”。

一、碳走廊是什么?为何能省下百万成本?  

成渝碳走廊是以新能源车辆、智能调度系统和多式联运为核心的绿色物流网络。其底层逻辑在于:  

1. 政策倒逼减排:川渝两地已明确2025年建成全国领先的绿色交通示范区,对高耗能、高排放货车实施限行、加价等管控措施,迫使企业升级工具。  

2. 成本重构逻辑:新能源货车虽购置成本高,但长期来看,电费仅为柴油的1/3,且享受购置补贴、路权优先等政策红利,综合成本下降可达40%。  

3. 规模效应叠加:成渝间日均货运量超5万辆次,若50%车辆替换为新能源,单年即可减少碳排放12万吨,节省燃油成本超3亿元。

二、四大关键路径:从“烧油罐”到“充电宝”的降本革命 

1. 电动化替代:从“油老虎”到“省钱神器”

• 痛点:传统柴油重卡百公里油耗35升,油价波动下成本难控;而新能源重卡每公里电费低至0.5元,搭配夜间谷电充电,成本再降20%。  

• 案例:重庆某三方物流公司引入100辆氢能重卡,通过政府补贴覆盖30%购车款,两年内燃料成本节省超800万元,碳排放减少90%。

2. 智慧调度系统:算法优化让里程“缩水”  

• 痛点:空驶率高达40%的传统物流模式,造成燃油浪费与碳排放双高。  

• 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与AI算法整合订单,规划最优路径。成都某电商物流平台上线智能调度后,空驶率降至18%,年省燃油费超600万元。

3. 多式联运:铁水公空的无缝衔接 

• 痛点:单一公路运输占比过高,能耗居高不下。  

• 破局点:通过铁路-公路“甩挂运输”、公转水“江海直达”等方式降低单位货损与能耗。数据显示,1吨货物经中欧班列(成渝)运输的碳足迹仅为公路运输的1/6。

4. 绿色园区与储能:把废电变成“金矿” 

• 实践:在物流园区部署光伏屋顶+储能电池,白天储电供装卸设备使用,夜间参与电网调峰赚取收益。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已实现年发电量200万度,自发自用率达70%。

三、风险与挑战:转型路上必须避开的“坑”  

1. 初期投入过高:新能源车购置补贴退坡后,企业如何平衡现金流?  

   • 对策:采用“融资租赁+政府担保”模式,或与能源企业共建换电站分摊成本。  

2. 基础设施滞后:充电桩覆盖率不足导致续航焦虑。  

   • 进展:成渝高速服务区年内将新增50座超充站,续航焦虑有望缓解。  

3. 标准不统一:跨省氢能车辆准入、碳核算规则模糊。  

   • 破冰信号:川渝联合发布《双城经济圈绿色物流标准体系》,推动跨域互认。

四、未来已来:谁能抓住千亿级市场?  

碳走廊催生的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产业链的重构:  

• 设备商:本土车企如蜀都客车加速研发氢燃料电池重卡;  

• 能源企业:中石化在成渝布局100座加氢站,打造“氢能走廊”;  

• 物流平台:满帮集团推出“碳账户”系统,帮企业量化减排收益。  

据测算,未来五年成渝绿色物流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率先完成数字化与低碳化转型的企业,有望抢占10%-15%的超额利润空间。

成渝碳走廊既是环保硬约束,更是商业新蓝海。当“低碳”从成本项变为利润源,物流企业的竞争逻辑已彻底改变——谁能在新能源、智能化与模式创新上快人一步,谁就能在这条价值千亿的赛道上赢得先机。 

20250403/4d7958e1a57c8e0fa9b7fe163c616495.png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