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预算内投资节能降碳专项是国家推动节能降碳工作、实现 “双碳” 目标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5年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申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充分认识政策的内涵和导向,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严格遵守申报要求,提高申报成功率。
为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启动2025年节能降碳专项第三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申报工作。本批次重点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示范、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及循环经济项目,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抓紧准备申报材料,各地需提前1-2天完成上报。
中央预算内投资节能降碳专项2025年政策聚焦三大方向:
技术示范最高补贴30%、行业改造20%、循环经济15%,申报窗口期压缩至7月底,资格审查更严,需提前3个月准备材料并量化能效提升数据。本文基于2025年最新政策动态,从政策背景、支持领域、补贴标准、项目管理要求、年度变化及申报策略等维度进行系统解读,形成项目申报参考框架。
政策核心内容解读
节能降碳专项政策聚焦节能降碳改造、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碳达峰碳中和先进技术示范及应用三大方向
专项采用 “分类分档” 补贴机制,根据项目性质与技术含量设置差异化补贴比例,具体如下:
1、技术示范专项(最高补贴 30%)
针对纳入《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的项目,重点支持氢能全产业链(制氢、储氢、运氢、用氢)、新型储能(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碳捕集利用(火电 / 钢铁行业碳捕集、CO₂化工利用等)。补贴上限为项目总投资的30%,要求项目技术先进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备明确的示范推广价值。
2、行业改造专项(最高补贴 20%)
面向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改造项目,以 “能效提升幅度” 为核心考核指标。例如:
数据中心改造:要求改造后PUE(能源使用效率)从改造前的1.8及以上降至1.25以下;
煤电项目:供电煤耗>270克/千瓦时的项目直接排除,仅支持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改造;补贴比例为项目总投资的20%,优先支持改造后能效达到行业标杆水平的项目。
3、循环经济专项(最高补贴 15%)
聚焦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煤矸石制备新型建材、钢渣提取有价金属等)、园区循环化改造(物质流 / 能量流优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回收网络)等,补贴比例为总投资的15%,要求项目资源利用率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10%以上。
(三)项目管理要求
为确保资金使用效率与政策目标一致性,专项明确 “全生命周期” 管理要求:
入库筛选:项目需具备示范引领性,符合国家产业规划与能效标准,提交材料需包含技术可行性报告、能耗测算报告、资金筹措方案;
开工条件:新开工项目需完成立项、规划、用地、环评等全部审批手续,在建项目需提供进度证明(如工程监理报告);
资金监管:企业投资项目需出具资金到位证明(自有资金占比不低于 30%),申报文件中需承诺不重复申报其他中央资金,接受事后审计;
绩效评估:项目建成后需开展能效/减排效果评估,未达预期目标的需退回部分或全部补贴资金。
2025年针对申报管理、资格审查等环节进行系统性优化,形成三大调整要点,需申报单位重点关注:
2025年较2024年提前1个月,且采用 “分批次受理、即时审核” 机制。建议申报单位提前3个月启动材料准备,重点完成: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第三方评审;
能耗基准线与改造目标的量化论证;
相关审批文件的合规性核查。
信用门槛提高:新增 “近三年环保行政处罚修复” 要求,企业若存在大气、水、土壤污染等行政处罚记录,需提供生态环境部门出具的 “处罚已整改完成” 证明文件,未完成修复的项目实行 “一票否决”;
进度管控收紧:在建项目工程进度不得超过70%(以形象进度与投资完成率双重核定),2025年第一批申报中,3家企业因核心设备安装完成(进度 71%)被驳回,反映出政策对 “未完工项目” 的严格界定;
资金合规性审查:明确 “同类项目三年内不得重复申报中央资金”,需提供近三年中央资金获取情况说明,接受穿透式审计(含子公司与关联企业)。
2025年专项对三档补贴比例进行全面收紧,强化 “优中选优” 导向:
为提高申报成功率,相关单位需构建 “政策匹配—项目策划—材料准备—过程管控” 的全流程实施体系:
行业改造类项目:以 “能效提升量化数据” 为核心竞争力,如数据中心改造需提供PUE值1.8→1.25的具体技术路径(如液冷技术替代、余热供暖),并附第三方能效检测报告;
循环经济类项目:强调 “资源利用闭环”,如钢渣综合利用项目需说明 “钢渣-建材-再生骨料” 的全链条利用模式,以及吨渣碳排放降低量。
1、技术可行性论证:需包含技术原理、国内外应用现状、本项目创新点、工程化难度分析等,建议附专家评审意见;
2、效益测算:量化分析节能降碳效果(如年节电XX万千瓦时、减排 CO₂XX万吨)、经济效益(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与社会效益(就业带动、区域环境改善);
3、合规性文件:整合立项批复、土地预审、环评批复、资金证明等材料,确保逻辑连贯、签章齐全。
1、政策动态跟踪:关注国家发改委、地方发改委的政策解读会与申报指南,避免因理解偏差导致材料瑕疵;
2、内部合规自查:提前核查环保处罚、资金使用等历史记录,确保无未修复的信用风险点;
3、进度管控:在建项目需合理规划申报节点,若进度接近70%,可暂缓申报至下一批次,避免因 “超进度” 被拒。
一、重点支持方向
本批次投资计划聚焦三大领域:
1.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
优先支持纳入《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项目,尤其是氢能、新型储能、先进风电光伏技术等方向。
需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4〕759号)要求,部分领域由高技术司专项支持。
2.重点行业节能降碳改造
涵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数据中心等重点行业,支持能源梯级利用、煤电机组低碳化改造、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等项目。
3.循环经济助力降碳
支持大宗固废(如尾矿、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农林剩余物资源化利用,以及可降解塑料、可循环包装、“以竹代塑”产品推广项目。
二、资金支持标准
绿色低碳技术示范项目:列入清单的项目按总投资30%支持,其他同类项目按20%支持。
节能降碳改造项目:按总投资20%支持。
循环经济项目:按总投资15%支持。
单个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中央和国家机关项目可全额安排。
三、申报条件与要求
1.项目基本要求
总投资不低于2000万元,资金已落实。
前期手续完备,已开工项目进度需低于80%,建设期不超过2年。
建设单位无征信问题,未完成能耗在线监测接入的重点用能单位项目不予受理。
2.申报材料准备
项目单位需提交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包括:
项目单位及项目基本情况(代码、建设内容、条件落实情况)。
审批(核准、备案)情况。
政策依据及支持理由。
建设方案(选址、规模、工艺、设备等)。
投资估算及资金保障。
实施进度及绩效目标(如降碳量、节能诊断报告等)。
前期手续(规划许可、环评等)及资金到位证明。
书面承诺(无重复申请其他中央资金)。
四、时间安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需于2025年7月9日前将投资计划草案正式文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考虑到各级汇总审核时间,省级层面预计7月7日左右截止接收地市材料,地市级接收县级材料时间更早。时间极为紧张,请相关单位务必抓紧准备。
项目单位应尽早准备材料,确保符合申报条件,避免因手续不全或时间延误影响申报。
提示:本批次申报竞争激烈,建议企业提前梳理项目资质,确保符合支持方向,并加快前期手续办理,以提高获批概率。
一、政策红利来袭,企业如何抓住机遇?
国家发改委近期重磅发布两大专项政策(发改环资规〔2024〕338号/337号),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企业节能降碳和污染治理项目,最高补贴比例达60%,单个项目补贴上限1亿元!经略咨询为您划重点,助企业快速匹配政策红利。
二、节能降碳专项:重点支持3大类项目
1. 碳达峰碳中和技术示范(补贴20%-30%)
• 支持方向:
✅ 生物质能、地热能替代化石能源项目(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园区优先)
✅ 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
✅ 列入国家绿色低碳技术清单的项目(补贴比例最高30%)
• 典型案例:工业园区可再生能源供热改造、钢铁厂碳捕集设施建设
2.重点行业节能改造(补贴20%)
• 覆盖行业:电力、钢铁、石化、化工、数据中心等12大高耗能领域
• 支持内容:
✅ 设备能效升级(如高效电机替换)
✅ 能源梯级利用(如余热回收发电)
✅ 供热系统节能改造
3.循环经济项目(补贴15%)
• 重点领域:
✅ 废钢/废电池/光伏设备回收利用
✅ 园区循环化改造(如化工园区废料再生)
✅ 可降解塑料、快递包装循环利用
✅ 尾矿、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
补贴比例:技术示范类20%-30%,循环经济类15%,单个项目≤1亿元
三、污染治理专项:5大方向可申报
1.城镇环境基建(补贴最高60%)
• 生活垃圾焚烧厂新建/改造、厨余垃圾处理、危废处置设施
2.清洁生产改造(补贴15%)
• 涉重金属行业(电镀、皮革)及钢铁、水泥行业清洁技术应用
3.环境治理(补贴最高60%)
• 臭氧治理、土壤修复、新污染物处理
4.水污染治理(补贴最高60%)
• 城镇污水管网改造、矿井水回收利用
补贴比例:危废处置20%,清洁生产15%,其他最高60%,单个项目≤1亿元
四、企业申报3大关键点
1.项目匹配度:优先选择政策明确支持的领域(如园区循环化改造、CCUS技术应用);
2.材料准备:需提供可研报告、环评批复、节能评估等核心文件;
3.时间窗口:2024年批次申报已启动,建议6个月内完成材料提交。
支持方向
(一)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支持电力、钢铁、 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焦化、造纸、印染、机械、数据 中心等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改造,重点用能单位和园区能 源梯级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综合能效提升,供热基础设施 节能升级改造与综合能效提升,煤电机组低碳化改造和“三 改联动”,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
(二)循环经济助力降碳:支持尾矿(共伴生矿)、煤 矸石、粉煤灰、冶金渣、工业副产石膏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 合利用项目建设。支持以农林剩余物资源化利用为主的农业 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支持可降解塑料、可循环快递包装、“以竹代塑”产品生产和应用推广项目建设。
(三)碳达峰碳中和先进技术示范及应用:支持符合《绿 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方向的项目,相关要求 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二批绿色低碳 先进技术示范项目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4〕759 号)附 件 1。支持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实现明显减排效果的项目。
申报要求
(一)严格项目入库。各市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项目储 备三年滚动投资计划有关要求,及时将储备项目纳入国家重 大建设项目库,选择符合投向、条件的项目编制 2025 年中 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二)严格项目筛选填报。拟安排的项目要具有示范引 领作用,符合有关政策要求、符合本专项支持范围和标准。
(三)严把项目开工条件。拟申报项目要严格执行国家 有关投资管理的各种规定,切实履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 和规划选址、用地、用海、环评、节能审查、施工许可等方 面前期工作,计划新开工项目条件成熟,在建项目各项建设手续完备,确保投资一经下达即可投入项目建设。
(四)严格落实项目资金。各市要结合财政承受能力、 政府投资能力和本地区建设需求,根据中央补助标准和地方 建设资金落实情况,合理申报投资计划。
(五)严格项目监管。加强审核比对以及与本市有关部 门的沟通衔接,此前已经获得中央财政投资或其他部门支持 的项目不得重复支持,已经申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内其他司局 或国家其他部门的项目不得多头申报。要认真进行严重失信 主体名单筛查,确保不申报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单位的项目。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要求。
申报比例
(一)、技术示范专项(最高补30%)
关键要符合《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记住三个关键词:
氢能产业链
新型储能
碳捕集利用
(二)、行业改造专项(最高补20%)
最接地气的申报方向!以数据中心为例:
改造前PUE值1.8 → 改造后1.25
补贴比例:总投资的20%
但要注意,供电煤耗>270克/千瓦时的煤电项目直接pass。
(三)、循环经济专项(最高补15%)
大宗固废利用(煤矸石、钢渣等)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园区循环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