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能动力官方网站

客服电话:4006-134-968

Industry information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中国之声丨2030年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将提至5000万千瓦以上 新能源消纳难题能否解?

2025-04-13 6 收藏 返回列表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7年、2030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分别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5000万千瓦以上。

20250414/618c23e4ab7c9392dc6684b4df8e1c99.png

虚拟电厂并不是实体电厂,而是一种新型能源协调管理的系统。虚拟电厂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分散的电力资源整合起来,比如说,工厂屋顶的光伏板、商场空调的冗余负荷、电动汽车里的储能电池等等,将这些地理位置分散的光伏、储能、负荷等分布式能源资源聚合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可调度的电力资源池,既可以作为“电厂”向电网供电,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也可以作为“负荷”,参与需求侧响应,配合电网削峰填谷。

堪称“能源界变形金刚”的虚拟电厂究竟该如何加快建设?新发布的《指导意见》中是否给出了明确的路线图?虚拟电厂又能否成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的钥匙?

在山东济南的一个充电站内,一辆电动汽车正在反向放电给电网,而它每放一度电就可以赚取8毛钱的利润。国网济南供电公司起步区供电中心起步区示范站站长宁大磊说,这辆车是在用电低谷时充的电,又在用电高峰时放电给电网,峰谷价差就形成了收益。

宁大磊:26台V2G双向充放电桩,可以根据对应的调节指令,实现有序充放电,理论上我们最大反向放电能力可以达到1.56兆瓦,大概就相当于400户居民同时用电的负荷需求。

那么,整个充电站充放电的调度指令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就在300多公里外青岛的一家虚拟电厂。虚拟电厂顾名思义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电厂,我们可以把虚拟电厂想象成网约车平台,平台不需要拥有车辆,但可以随时调用数以万计的运力资源。虚拟电厂也是一样的,它是把路上跑的电动汽车、分散式光伏、储能、工商业用电负荷等电力资源聚集到一个调度平台上,统一实施调度。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调度运行专家周生奇说,青岛的这家虚拟电厂平台每隔15分钟就会发一次调度指令,用电高峰时放电或降低负荷,用电低谷时存电或提高负荷。单次最大可调节负荷为3.66万千瓦时,相当于52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

周生奇:虚拟电厂可以突破地域,把客户侧已有的、分散的这些可调节资源聚合起来,保证它在原来发用电的基础上,形成一个非常可观的调节容量,同时它不会增加更多的投资成本。20万的调节容量的虚拟电厂与建设同容量的(火)电厂相比较,减排二氧化碳约5万吨,节约投资约10亿元,减少用地约20万平方米。

“虚拟电厂”的调度,往往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进行。比如,在用电负荷高峰期时,商场接受调控,将温度提升1至2摄氏度,在顾客几乎无觉察的情况下,降低商场空调负荷。多个商场这样操作就能在不知不觉中省出不少电,助力电网削峰填谷。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营销部智能用电管理师 游元通介绍说,厦门“虚拟电厂”聚合了用户侧工业生产、空调、充电桩、储能等多元柔性可调资源,实时可调能力达5.57万千瓦。可以按照可调资源由大到小、调节成本由低到高的原则,以综合成本最低的方式满足调控需求。

游元通:ABB厦门工业中心园区拥有2400千瓦可调负荷,相当于一个小区的居民用电负荷。去年夏季用电高峰时,ABB响应虚拟电厂调控需求,自动降低用电负荷,释放储能设备存储的电能。从接收调控需求到园区负荷开始下调,在1分钟内就完成600千瓦的负荷压降。

20250414/26ff23509bd64429977280b3bbc9e2ca.png

某虚拟电厂调度平台

我们知道新能源发电纯属“靠天吃饭”,是波动的、随机的,随着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消纳压力也与日俱增。如果我们把新能源发电曲线和同一天的用电负荷曲线叠加起来,就会很明显地看到发用电之间的矛盾。如何化解这个矛盾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发展研究院能源研究部主任韩超表示,虚拟电厂就是核心抓手之一,它可以有力增强电力保供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

韩超:我们用电负荷在持续上涨,我们需要去投资建设一些新的实体电厂和相应的电网基础设施来满足新增用电的需求。但是通过虚拟电厂来聚合分散式的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尖峰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趋势,能够为电力保供形成一些新的思路。此外,从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虚拟电厂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虚拟电厂通过虚拟化的管控平台,把分散的分布式新能源和它适配范围内的用电负荷、相应用户、新的应用场景同步拓展和挖掘出来,能更好促进后续新能源的消纳。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有关数据,目前我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已超过1000万千瓦。而最新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 2027年,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机制成熟规范,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健全完善,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到 2030年,虚拟电厂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各类商业模式创新发展,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到 5000万千瓦以上。韩超认为,《指导意见》是我国虚拟电厂建设发展的顶层设计,调节目标的明确设立将有效提振投资信心,有力促进虚拟电厂建设,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韩超:文件中对虚拟电厂在全国层面要具备的调节能力给出了明确的量化目标。预计可以释放出相当可观的系统调节的潜力,下一步新能源比例的进一步提高,新型电力系统对于调节能力的需求是刚性的,所以出台这样的政策文件,我觉得对于下一步虚拟电厂更好地参与新型电力系统调节,释放调节潜力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我国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负荷水平、调节需求等差异较大,对不同特点的虚拟电厂需求存在较大差别。所以《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动虚拟电厂因地制宜发展。要求各地结合实际制定虚拟电厂发展方案。而相对于传统的能源项目,虚拟电厂具有资金需求相对较小、运营灵活、市场化程度高等特点,适宜民营企业参与投资,发挥自身优势。韩超强调,《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投资虚拟电厂,这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韩超:虚拟电厂更多聚焦在负荷侧,在电力需求侧,它更加贴近用户,再加上其轻资产属性,和民营企业投资运营机制灵活的比较优势十分契合,所以文件中也积极鼓励民营企业来投资建设虚拟电厂。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50414/134cb35f92a688be98399335110af68c.png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 0

标签: